新京报快讯(记者 冯倓秋)10月29日,新东方AI研究院宣布成立“N-Brain”联盟,并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、美国著名投资基金GSV(Global Silicon Valley)、中科院自动化所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等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未来将在“教育+AI领域”深入合作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表示:“人工智能的发展,在教育上的应用比用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领域都更加有效。”
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兼CTO徐健介绍,“N-Brain”联盟希望构建综合的人工智能教育和学习平台。字母“N”既可以看作是新东方的英文“New Oriental”的简称,同时也指联盟将与诸多AI相关的院校、资本、企业合作,在N种场景中落地,同时不断迭代和优化平台能力与模块数量等。徐健透露,后续推出的2.0版将对外开放赋能,而3.0版希望实现全场景覆盖,赋能全行业。
新东方早已开始布局教育+AI领域。据了解,今年7月,新东方就在内部成立了AI研究院,作为内部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研究基地。今年4月开始,新东方先后与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支持下的Big Learning项目(CBL)、斯坦福大学脑神经及图像处理前沿领域专家达成战略合作,打理“深度学习、大数据应用、创新性智能科学、智慧化社群”等领域,是新东方AI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记者了解到,不仅新东方,自去年以来,包括好未来在内的教育企业成立AI+教育研发机构,并将AI的应用落地到实际的教育产品中。目前,好未来集团总部工程研发中心的AI Lab,主要用于研发AI产品及解决方案;在线智能题库阿凡题还通过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,挖掘题库内容,发力AI、大数据和机器学习,提升其在线教育服务。
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刘嘉认为:“AI是助手,但AI不是教育的全部。他认为,“‘AI+教育’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。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公司将某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,就说是‘AI+教育’,这是不对的。我认为,AI在教育领域真正伟大的应用必然来自于教育公司,而不是技术公司。”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,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主要集中在:自适应学习、智能测评、语音处理、图像识别、机器人等方面。与之相应的教育产品,不仅涉及作业辅导、考试测评、课堂教学等K12应试教育阶段,而且延伸至如钢琴陪练、机器人等素质教育领域。
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,AI是否能够真正助力个性化教育,为教育“提质增效”仍有待观察。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、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成林表示:“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,相关数据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,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。”
新京报记者 冯倓秋 编辑 方怡君 校对 张彦君